蒋庆之用王氏一家子给嘉靖三十年做了总结:明年,你等的好日子就没了。
想到这厮的手段,朱元怕了。
肉食者们会奋起反抗,蒋庆之会悍然动手。一批批人犯被送进刑部大牢……他朱元若是按照蒋庆之的吩咐办,哪怕是公事公办,按照律法行事,依旧会被迁怒。
我尼玛!
我刑部肉没吃到,却沾了一身膻味儿。
弄不好还会殃及池鱼。
那还不如早点撤退。
避开刑部这个漩涡。
果然是聪明人!
道爷开口,“艰难玉成于汝!”
猜谜时间到了。
大部分人脑海中蹦出个解读:好好干,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。
朕不许!
你朱元给朕老老少少的顶在刑部。
“陛下!”朱元是真不想成为双方的炮灰啊!
道爷淡淡的道:“可还有事?”
这是要把王青自尽的事儿压下去。
“陛下,据臣所知,有人对王氏下手……是蓄谋。”有人出班,看了蒋庆之一眼,“王青听闻有人意欲蛊惑陛下开海禁,便说了一番反对的话。王青乃大儒,这番话引来了京师士林的赞同。那人便怀恨在心,借着新政的由头,对王氏动手。”
蒋庆之叹道:“弄了半天,转来转去,不就是想反对开海禁吗?何须如此,直截了当说出来不就结了?看看,把朱尚书给逼得。”
卧槽尼玛!朱元也怒了,心想合着你等是拿刑部,拿老夫来作伐,隔山打牛打的却是蒋庆之和新政。
可朱元随即脊背一寒。
他想到了那几个私下动刑的胥吏,那些人的背后是谁?
是了。
王青乃大儒,门生弟子遍及天下。牢中的胥吏最会趋利避害,岂会主动去招惹这个麻烦?
此事的背后有人指使!
谁?
朱元看了那些群情激昂的文官们一眼,突然叹息一声,艰难的爬起来,回班。眼观鼻,鼻观心……
“陛下,海禁一开,南方出海之人必然如过江之鲫。”
“出海有大利。”王以旂出班,代表新政和老板出声。
有文官冷笑,“出海是有大利。可越是如此,人心就越是浮躁不安。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不过温饱,别人出一趟海却挣的盆满钵满。当那些出海之人满载而归后,南方那些人可还有心思种地?可还有心思安心做事?”
“南方乃大明钱粮重地,一旦人心浮动,江山社稷……危矣!”
“陛下,开海禁之事万万不可啊!”
“臣听闻倭寇最近又在蠢蠢欲动,一旦开海禁,那些狡黠之辈与倭寇勾结……对了,上次长威伯说过,倭寇中大部乃是沿海大明百姓,一旦开海禁,倭寇必然会势大。到时候南方如何应对?难道就为了开海禁,大明就得再来一次南征?”
“就是,一次北征就把户部积攒多年的钱粮打了个精光。再来一次南征,这日子还过不过了?”
“谁提开海禁便是国贼!”一个老文官须发贲张,“老夫与他不共戴天!”
“臣附议!”
“臣附议!”
群情滔滔中,蒋庆之走了出来。
“陛下,臣蒋庆之,建言开海禁!”
www.novelse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