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有魏国公一系坐镇,有六部尚书执掌,但历代帝王依旧不放心。
疆域太大是一回事,迁都去了北平后,南北渐渐疏离让帝王担心南方生变,故而会让信任的内侍坐镇南京。
南京守备太监汪岩很瘦,看着一股风都能吹跑的那种干瘦。穿着袍服,让人觉着里面就是一具骨架在撑着。
汪岩的脸也廋,两个眼睛因此显得有些大,看着多了几分凶狠。
“今日咱总觉着心神不宁,早上起来昏昏沉沉的,说来也怪,往日清晨屋顶便会有鸟鸣,今日却鸦雀无声。”
汪岩在吃饭,作为南京守备太监,他有监控整个南方之责。也就是说,整个南方的事儿他都可以插一手。
所以论权势,那些文官见到他不说点头哈腰,但依旧得客客气气的。
但凡他有所求,只要不过分,无有不允。
少了那个玩意儿人还得活吧!
人要不想活成行尸走肉,就得给自己找个爱好和目标。
汪岩别的不爱,就爱权力和美食。
他吃饭讲究,饭桌必须是上好木材打造,一股子木香悠然,令人浑身松弛,胃口大开。
碗碟来自于最好的窑炉和工匠之手,和宫中帝王用的差不多。
原先在宫中时,汪岩吃的是北方菜系,习惯了之后,甫到南方,鱼虾成了餐桌上的主角,让汪岩颇不习惯。
等他习惯了南方饮食后,每次回京述职都会带着厨子随行。无他,吃不惯北方菜系了。
今日的主食是苏州面条,看似清汤寡水,实则大有文章。汤是用多种食材熬煮了一夜,把渣滓过滤掉后,加上特制的细面,浇上浇头,最后是一把葱花,瞬间就把香味激发了出来。
菜有五道,数量不多,却颇为精致。
鱼是少不了的,丢后世能让那些土豪们趋之若鹜的野生大黄鱼便是汪岩的心头好,清蒸后加了秘制调料,细嫩而入味。
汪岩吃了一口黄鱼,有些意趣阑珊。
侍候的内侍是他的心腹李欣,给他夹了一条酱鸭舌,笑道:“您这是担心松江府的事儿吧?”
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。昨夜咱就梦到了陛下震怒……”汪岩点头,漫不经心的夹起酱鸭舌,缓缓把那两条细肉吃了。
“这事儿按理和您没关系,您都上了请罪奏疏,陛下那边应当不会迁怒。”李欣跟着汪岩在南京吃香喝辣,恨不能老汪一直留任南京。
“陛下的性子哎!你不懂。”汪岩说:“南方人都说陛下刚愎,可他们也不瞅瞅,若非陛下强硬,这个天下早就乱了。就说杨廷和,那人在南方名声极好。当年他率百官逼迫陛下之事,在南方却被赞誉为为天下人发声。狗东西!”
汪岩吐出口中的鸭舌骨,骂道:“杨廷和狼子野心,赞誉他的,多半是同类。”
“汪太监。”
门子站在门外,“魏国公那边令人传话,说晚些在守备厅议事。”
自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后,南京就成了后娘养的,哪怕留下了一个小朝廷的架子,可权力却被分薄大半。
比如说吏部,按理南京吏部就该管着南方的官员,铨选之事一力担之。但不好意思,铨选之权在北京吏部,在熊浃那里。至于南京吏部,只有一个权力,那就是考察南方官员。
即便是考察南方官员,考察结果依旧要上呈给北京吏部,由北京吏部说了算。
这就是个鸡肋的吏部。
六部中五部皆是如此,唯有兵部好一些。
南方每日有无数事儿,小事儿由地方自行处置。出了大事儿后,总得有人拍板吧?
大明为此设立了一个制度,叫做守备制度。
这个守备制度分为三部分,其一是守备武臣,当下是魏国公一系。其二是守备太监,便是汪岩。其三是参赞机务,成华年后,便一直由南京兵部尚书担任。所以兵部在南京六部中权力最大。
就相当于政事堂中兼职礼部尚书的徐阶,虽说在政事堂被严嵩父子打压,但好歹手中还握着一个礼部,不至于无所事事。
www.novelser.com